我们这十年
编 者 按
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伴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在不远的将来,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而现代社会、现代经济、现代金融体系也面临着一系列实际问题的挑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需要集聚各界智慧,也在呼唤更多有影响、高质量的现代智库。
当前,中国的智库建设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2013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目标;之后,十八届三中全会相关决定中明确提出“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建立健全决策咨询制度”;2014年10月,习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六次会议上指出,要把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切实抓好,并提出要重视专业化智库建设。在此过程中,中国各类智库在体制内外得到了更多的关注与支持。
2008年4月,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在北京成立。今天,我们将CF40十年来的专业智库发展逻辑梳理成文,希望能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贡献来自四十人论坛的一份力量。本文主体内容摘自《政治化的困境——美国保守主义智库的兴起》一书后记,作者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长王海明。
▲2008年4月12日,CF40成立大会现场。
2008年4月12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CF40)在北京金融街成立。
作为一家民间智库平台,四十人论坛有其天然的独立性特征,这既有利于研究人员心无旁骛的开展政策研究,也有利于搭建非官方国际交流的“第二轨道”;但另一方面,相较体制内智库,四十人论坛没有财政拨款、人员编制等方面的支持。如何在相对独立的框架下坚持专业化的研究路径、吸引高水平的研究人员、提供高质量的研究成果,成为摆在四十人论坛面前的核心考验。
十年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从零起步、筚路蓝缕,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平台+实体”新型智库道路。这条道路不同于国内外既有智库模式,借用四十人论坛第一届常务理事会主席陈元先生概括开发性金融理论时的表述,可以说是“用市场化的方式支持国家战略”,也可以进一步表述为“以市场化的方式支持国家决策咨询”,其对应的是非盈利框架下的一系列组织模式创新。
成立之初,四十人以“论坛”为基础,在第一届理事会主席蒋超良和第一届学术委员会主席谢平的支持下,以开展有特色的闭门研讨活动为主,辅之以内部竞争和年度淘汰机制,立项课题、召开评审会,发布研究报告,出版系列专著,形成了一个富有成果的高质量交流“平台”。
▲2008年5月25日,CF40第一期内部研讨会召开,主题为“灾后重建与金融创新”。
▲2008年6月14日,CF40“双周圆桌”第一期召开,主题为“越南货币危机的下一步”。
随着品牌影响力、财务基础的不断积累,论坛实力持续增强,在平台之下形成了四十人和新金融两大实体型智库系列。论坛于2011年7月在上海成立了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于2016年在青岛成立了四十人基金会、四十人研究院,在天津成立了北方新金融研究院,并与国家开发银行、清华大学、丝路基金、中国开发性金融促进会共同发起了丝路规划研究中心。上海新金融研究院于2015年10月发起成立了“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并于2016 年发起成立了上海浦山新金融发展基金会。2017年8月,在陈元先生的指导下,论坛举办了首届“中国金融四十人伊春论坛”。至此,四十人论坛形成了“北上青天又一春”的布局。
▲CF40架构图
相比国内外传统智库“先有研究人员,后有研究成果”的一般模式,四十人论坛打破常规,从平台做起,由闭门会议研讨到专职研究人员研究,实现了“先有研究成果,后有(专职)研究人员”、从平台到 “平台+实体”的新型智库发展模式,也自然形成了平台和实体研究机构内部尊重研究和服务于研究人员、追求高水平的研究成果和对竞争淘汰机制的认同文化。
▲CF40专职高级研究员(从左至右):管涛、张斌、哈继铭
四十人论坛坚持专业化智库的发展路径,内部核心原则是“选题、质量和影响力”,即持续优化选题、持续提高研究质量、持续提升研究成果和智库平台的影响力。四十人论坛的质量管理框架类似于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而模式上又有所不同。除了实体智库和高级研究员,在这里,一个规范而有效的交流平台优势明显。
得益于这一独具特色的模式,十年间,论坛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2008至2017年,论坛共举办研讨会议772场,论坛及相关机构共立项课题156个。截至2018年4月,论坛共出版图书106本,《周报》444期,《新金融评论》33期。
▲CF40十年部分代表课题
▲CF40十年部分代表图书
在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论坛作为专业化智库的决策咨询功能不断显现。
以近期学术成果为例。2017年7月召开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决定设立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早在2013年,CF40常务理事会副主席、中投公司原副总经理谢平在《中国金融改革思路:2013-2020》一书中就提出设立“金融稳定委员会”的构想。2017年,谢平在主持的CF40课题报告《中国金融改革的12个热点问题》中,较为详细地阐述了相似于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机构的主要职能。
▲《中国金融改革思路——2013-2020》
再如,2017年,“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写入十九大报告。CF40课题在国内最早开始系统研究宏观审慎政策以及“双支柱”调控框架。2016年上半年,由CF40成员李波牵头的CF40课题报告《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与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就提出,宏观审慎政策已成为金融调控的又一重要支柱,逐步形成“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的中央银行宏观政策体系。
十年来,四十人论坛的各项研究成果通过要报、成果简报、内参等多种渠道上报决策层参考,得到了决策层领导的重视,推动了中国金融业改革与发展。回顾最近一年多来,2016年底至2017年初的人民币汇率相关课题成果要报、2017年5月的《2017·CF40-PIIE联合报告》、2017年9月的《2017·径山报告》、2018年1月的要报《支撑中美经贸关系的基础正在消失》等成果均得到高层重视。
▲《2017·CF40-PIIE联合报告》
▲《2017·径山报告》已于近日出版成书——《中国金融开放的下半场》。
如本文开头所述,国际合作与交流是非官方智库的天然优势。自成立伊始,论坛着力拓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国际影响力。2012年以来,得益于陈元先生的引领,四十人论坛在国际化的道路上快步前进,国际化已成为论坛作为专业智库的重要特色。
目前,论坛与国际顶尖智库、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形成了稳定而富有成果的交流机制,其中包括IMF、PIIE、Brookings、EURO 50、CIGI、NRI、美联储、美国财政部、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新加坡金管局等。四十人论坛已成为国际知名政要和学者演讲、交流的重要平台,其中包括克里斯蒂娜·拉加德、亨利·保尔森、保罗·沃尔克、杰罗姆·鲍威尔、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迈克尔·斯宾塞等(下图1至6)。
1
2
3
4
5
6
论坛通过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不同经济体在重大经济金融问题的理解与合作。其中,论坛与美国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PIIE)合作堪称中美 “第二轨道” 非官方交流的典范。2016年5月17日“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活动”期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在北京中南海紫光阁会见了PIIE代表团一行,鼓励加强中美智库合作与交流。同年11月14-15日,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与布鲁金斯学会、彼得森国际经济研究所在北京举行了“2016中美智库经济对话”,为中美官方对话与合作贡献力量。
▲2016年“CF40-PIIE 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活动”期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汪洋会见PIIE所长Adam Posen。
论坛与PIIE的合作始于2012年。2012年4月23-28日, CF40联合PIIE在京沪两地举办了首届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系列活动,陈元、周小川等百余位嘉宾出席,PIIE则在当时派出了自其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代表团。中美经济学界一扇重要的非官方沟通大门自此开启。当时的美方代表团成员包括即将出任PIIE所长的Adam Posen、研究中国问题的知名学者Nicholas Lardy等经济学家。时任PIIE所长的C. Fred Bergsten在回忆与CF40举办学术交流会的初衷时称:“中国改革方向会不会改变、中国的发展模式等是我们格外关心的问题。我们也可以向中国学习很多。”
▲陈元为首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系列活动致辞。
▲周小川在首届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系列活动上发表演讲。
此后迄今,CF40与PIIE已连续六年在北京、纽约、华盛顿等地每年举办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
▲2013年4月12-13日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北京)。
▲2014年5月17-18日CF40-PIIE“中美欧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北京)。
▲2015年5月23日-24日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北京)。
▲2016年5月21日-22日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北京)。
▲2017年5月7日CF40-PIIE“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会”(北京)。
▲2015年10月6日CF40-PIIE首届中国经济论坛(纽约)。
▲2016年10月5日CF40-PIIE第二届中国经济论坛(华盛顿)。
▲2018年1月11日CF40-PIIE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华盛顿)。
2017年5月,论坛连续第六年与(PIIE)联合举办中美经济学家学术交流系列活动,并分别于5月和6月在北京和华盛顿发布《CF40-PIIE联合报告》。2018年1月,双方在华盛顿召开了第三届“CF40-PIIE中国经济论坛”,会议紧扣中美经济金融热点问题,并在会上发布了《2017·径山报告》英文版,在中美政策界及学界引发热烈反响。2018年5月,CF40与PIIE还将共同发布主题为“中美贸易冲突与应对措施”的年度联合报告,为中美经济、贸易发展提出切实建议,为两国沟通对话贡献力量。
▲2017年6月8日,《CF40-PIIE联合报告(2017)》华盛顿发布现场。
▲在CF40-PIIE第三届中国经济论坛上,黄益平就《2017·径山报告》发表主题演讲。
回看这十年,从2007年筹备期的管涛、钟伟、陆磊3位到2008年成立之初的40位创始成员,四十人论坛的研究平台上逐渐聚集了金融界体制内外各类机构308位成员、顾问和理事,他们以个人身份参与内部研讨、承担研究课题。尤其是2015年开始加盟的专职高级研究员,他们以独立的身份专注开展前瞻性和针对性的政策研究,持续挖掘重点问题,成为智库研究的基础力量。平台之下研究院、基金会、金融学院与金融界的各类机构形成持续的合作关系,不仅为各项研究提供了良好的经济基础,也让研究本身更接近市场、接近政策,更接地气。
下一步,四十人论坛有望进一步集聚更多高水平的专职高级研究员,在现代智库的模式下持续开展专业研究,持续支持中国经济和金融的现代化,从而实现自身以专业研究报效国家、兼济天下的理想。作为下一个十年的起点,2018年的论坛工作重点将围绕持续集聚高水平研究人才、全面推进国际交流尤其是中美两国交流展开,使四十人论坛真正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专业智库。
书籍简介
本文主体内容摘自《政治化的困境——美国保守主义智库的兴起》一书后记,作者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秘书长王海明,本书由中信出版集团出版。
《政治化的困境——美国保守主义智库的兴起》
王海明
中信出版集团
2018年4月
中立智库和保守主义智库是当今美国智库的两大主流。保守主义智库的兴起颇具传奇色彩,尤其是其中的旗舰——传统基金会。相对国人已经非常熟悉的中立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传统基金会的实力和影响力毫不逊色,其浓重的政治化色彩看似新鲜,实则沉重。
本书作者历时五年,遍访美国一线智库和政府部门,通过大量一手访谈和英文文献的梳理,深入分析美国两大主流智库,挖掘美国智库与政治思潮、权力转换和制度变迁之间内在关系,并试图从智库的维度透析美国社会和政治体系的两大症结——两极化和民粹化——前者导致了五十年来越来越严重的两极对立,后者如今则体现为茶党和特朗普现象的政治运动化,两者共同带来了对保守主义智库的需求,也刺激了保守主义智库日益严重的政治化。
对本书感兴趣的朋友,可扫描以上二维码购买